南京人过小年习俗
导语 江浙沪部分地区把腊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“小年”;海南部分地区、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则将正月十五元宵节作为“小年”。
南京人将正月十五元宵节作为“小年”
为何南北方小年会相差一天?
南方和北方“小年”的日期有所差异,这背后也是南北之间文化与历史交融演变的体现。广西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麦西介绍:
宋朝之时,“小年”被称为“交年节”,也称为“小节夜”。宋周密所著的《武林旧事·岁除》中记载,“禁中以腊月二十四日为小节夜,三十日为大节夜。”
到了清朝,褚人获的《坚瓠续集·小尽大尽》中记载,“宋人以腊月二十四日为小节夜,三十日为大节夜,今称小年夜、大年夜,古今语大略相同”。此时,“交年节”已经演变为“小年夜”。
清朝以后,北方的“小年”基本上为腊月二十三,南方为腊月二十四。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别,是因为清朝皇宫为节省开支,将祭祀灶王爷与拜祭祖先合为一天,后贵族王侯纷纷效仿,并逐渐流传至北方民间。而南方则沿袭古制,以腊月二十四作为“小年”。
此外,天津市民俗专家、专栏作家由国庆解释说,在中国古代,过小年有“官三民四船五”之说,即官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,百姓腊月二十四过小年,而水上人家则在腊月二十五迎来小年。后来随着时间推移,北方地区逐渐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,南方地区则把腊月二十四定为小年。
各地“小年”时间也各有不同:江浙沪部分地区把腊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“小年”;海南部分地区、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则将正月十五元宵节作为“小年”。
节日时间的地域性差异折射出了各地历史文化空间的差异,但是人们辞旧迎新的祈求是一致的。
小年不仅是节日的预兆,更是甜蜜与热闹的象征。除了璀璨的灯会,小年还承载着丰富的传统与美好。作为民间祭灶的日子,人们用糖瓜来祭灶王爷,祈求来年平安吉祥,糖瓜的甜蜜不仅满足了味蕾,更寓意着生活的美好与幸福。家家户户也开始忙碌起来,置办年货、整理屋子、清扫灰尘,到处洋溢着忙碌而热闹的气息。
祭灶
今明两天,在江苏要祭灶(也叫送灶),准备丰盛的祭品来“贿赂”灶王爷,以期盼来年家里有个好运道。
上世纪40年代前的南京人家多数烧的是大灶,家家灶台上方都会砌出供奉灶王爷的“灶府”。腊月二十三前后,灶王爷要上天“述职”,汇报这家人的善行或恶行,因此,祭灶历来被南京人看重,认为“灶神受一家香火,保一家康泰,察一家善恶,奏一家功过”。
关于送灶的日期,南京在明初就形成了“军三、民四、龟五”的习俗。明代时,南京有不少开国功臣的后裔,他们身世显赫,明代有关规制规则,军家、官府在腊月二十三夜里祭灶,普通百姓家在腊月二十四夜里祭灶。
扫尘土
南北方小年习俗扫尘土即扫年,实际上就是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的清理。传统上,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,扫房擦窗,清洗衣物,刷洗锅瓢,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。
写春联
腊月二十三以后,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。传统民间讲究有神必贴,每门必贴,每物必贴,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,内容最全。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,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。大门上的对联,是一家的门面,特别重视,或抒情,或写物,内容丰富,妙语联珠。
温馨提示:微信搜索【南京本地宝】公众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【春节】即可查看2025南京春节活动大全(烟花秀+灯会+打铁花+灯光秀+无人机+市集等),各类主题/热门/免费活动及游玩攻略、景区优惠门票购买入口,还有春节消费券领取等信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