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元旦春节临近 南京疾控发布倡议
导语 元旦、春节临近,人口流动和聚集更加频繁,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进一步加大,2021年12月30日南京疾控发布倡议,详见正文。
【2021年12月30日发布】
当前,国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高发,国内本土疫情呈多点散发和聚集性疫情并存态势。元旦、春节临近,人口流动和聚集更加频繁,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进一步加大。为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,让更多市民过上“安心节”,南京疾控倡议:
非必须不出境,非必要不离宁
鉴于国内外疫情现状,坚持非必须不出境,倡导市民在宁过节,非必要不离宁。如确需出行,务必遵守离(返)宁防控相关政策,同时鼓励错峰、避峰前往目的地,出发前准备充足的口罩、免洗手消毒液等防护物资,严格做好自身防护,与他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。
老人、有慢性病和孕产妇等特殊人群,不建议安排出行。未排除感染风险的发热病人、居家健康监测等人员不要出行,高风险岗位人员尽量避免出行,确需出行的须脱离工作岗位14天以上且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,并提前向所在单位报备。
正在外地出差、旅游、探亲等未返宁人员要做好旅途、就餐等过程中的个人防护;妥善保存乘坐交通工具、游玩、住宿、就餐等票据,以便查询。如在出行目的地遇到疫情,积极配合当地防控举措。
做好健康管理,及时履行报备手续
来(返)宁人员要积极关注回宁有关防疫措施,配合交通部门相关管控工作。来(返)宁人员要提前与所在社区(村)联系,特别是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及疫情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、高风险岗位人员等重点人群,抵宁时必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,同时配合所在社区(村)落实相应健康管理措施。对瞒报、谎报或拒绝接受健康管理服务造成严重后果的,将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。
配合重点场所管控,不参与聚集活动
商场超市、农贸市场、宾馆酒店、餐饮等重点场所按照防控要求,严格执行“测温、验码、一米线”等防控规定;影剧院、旅游景区及其他公共娱乐场所要严格落实“限量、预约、错峰”防控要求。倡导线上团拜,提倡用微信、网络、电话等方式拜年,减少走亲访友规模频次。原则上不组织年会、联欢、节庆等会议以及50人以上的聚集性活动,避免在密闭空间中聚会,尽量举办线上会议或视频会议。提倡“喜事缓办,丧事简办,宴会不办”。
密切关注身体状况,自觉做好各项防护
广大市民应强化个人防护意识,坚持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常通风,遵循咳嗽打喷嚏礼仪,保持安全社交距离,倡导健康生活方式。积极接种新冠疫苗,尚未接种、未完成全程接种的市民,请及早就近接种。已完成疫苗接种6个月以上的,要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。市民应自觉遵守防疫规定,保持高度警惕、严密防范、自主报备。及时关注权威机构发布各项疫情防控信息,不信谣不传谣。
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的身体状况,尤其是旅行归来后,做好自身健康监测,一旦出现发热、干咳、乏力、鼻塞、流涕、咽痛、嗅觉味觉减退、结膜炎、肌痛和腹泻等“十大症状”,应全程佩戴口罩及时就近选择发热门诊就诊,如实报告近期旅居史和相关人员接触史,就医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。
养成良好生活习惯,享受健康节假生活
合理膳食,注意卫生。规律用餐,不要暴饮暴食。倡导使用公筷公勺,实行分餐制,拒绝食用野味,谨慎邮购进口或有本土病例报告地区的冷链食品。选购冷链食品时,注意个人防护,做好外包装消毒,分类分区储存,做到生熟分开、煮熟蒸透。必要时进行环境和餐具炊具消毒。饭前饭后、便前便后以及触摸眼、口、鼻前要洗手,用肥皂或洗手液,按照“七步洗手法”在流动水下冲洗20秒。
适量运动,防寒保暖。广大市民,尤其是学生群体,应注意劳逸结合,适度进行运动锻炼,多做有氧运动,避免高强度对抗性剧烈的锻炼。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,爱护眼睛,保护视力,防止节假日期间近视度数加深。冬季天气寒冷,室内外温差较大,应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,以防感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