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和道法作业管理(基本要求+实施建议)

导语 近日,南京市发布了《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指南(初中历史)》和《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指南(初中道法)》,明确了初中历史和道法作业基本要求和实施建议,一起来看。

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指南历史学科

  基本要求

  本指南中的作业,指的是课堂历史学习作业,以及课后以“历史行走”等方式进行的历史实践作业。前者是基础和主体,后者是拓展和补充。

  1.落实课程标准

  基于课标,依据统编教材,体现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,以课程目标、课程内容及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,建构基于课程课时目标体系的作业体系,明晰并精准表述课时作业的目标与基准,精准判断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与程度,激励学习,改进教学,落实立德为先、以文化人、素养为重、全面发展。

  2.优化作业设计

  依据课程课时作业体系,整体规划,不同年级、学期各有侧重,分步实施;聚焦各课时的主题和核心任务,创设核心学习活动的主问题及问题串;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,学为中心,以学定教,强化教、学、评的相互促进;课时、单元、跨单元主题、跨学科融合兼顾,课堂评价与课后拓展、阶段学测兼顾,思维特点、学习态度等与历史常识掌握、核心素养培育兼顾,小切口、宽联系、深分析与低起点、缓坡度、勤反馈兼顾,纸笔测试与历史习作、历史制作、参观寻访、历史调查等兼顾。

  3.精心批改反馈

  落实以学定教、为学而教,红笔进课堂,以教师批改为主、学生自批和互批为辅,借助信息技术手段,强化对课堂作业过程、结果的指导、评价、差异可视、归因补偿与变式训练;落实对典型案例的记录、阶段分析与凝练,彰显课堂作业对历史学习、教学和评价的诊断、补偿与激励等功能。

  4.强化过程管理

  将作业的设计、实施与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关键抓手,建构校本作业体系和管理范式,科学规划、控制作业总量与各课时容量、评价参数结构与质量、实施过程与效果,实现课堂作业的分类、分层和有序,并积累典型案例,凝练校本作业的特色。

  三、实施建议

  1.着力体系与范式建设

  以作业研究和实践为抓手,聚焦校本作业体系建设中的必备要素与标准、基本流程与规范、主要问题与对策,探索校本教研路径,凝练校本教研范式,形成长效机制。

  2.突出主体与责任落实

  以教研组、备课组为主体,围绕校本作业体系建设,强化学习,增强课程意识,提升课程实施能力;强化研究,增强服务意识,提升助生自助能力;强化规划,增强系统意识,提升课堂教学质量。

  3.鼓励形式与方式创新

  在研究和实践校本作业过程中,应以教师为中心,落实课程标准,遵循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,在作业形式的丰富多彩、作业情境的合情合理、作业反馈的适时适宜和作业凝练的精准典型等方面,鼓励创新,形成特色。

  4.强化组织与机制保障

  建立、健全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的组织、运行与促进机制,创建积极、浓郁的校本教研氛围,鼓励和支持教师通过自主研修、同伴互助、专业引领等方式,从作业实际问题出发,探索解决重难点问题的方案;创建有序、规范的作业管理机制,提升作业设计、布置、批改、反馈、公开、评估的体系化、程序化和规范化水平。

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指南初中道德与法治

  基本要求

  立足学生德性发展现状、关注学生思维过程、注重学生素养培养,将作业作为学生课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着眼课程的可持续发展,控制作业时长、减少作业量、优化作业结构、提升作业质量,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科学业负担。

  1.依据标准。作业应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,符合学生的德性成长规律。作业应遵循课程标准、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等,以服务和促进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,符合核心素养不同层级水平的具体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的相关规定。

  2.优化设计。作业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,眼中有“人”;从学生成长规律出发,心中有“谱”;从不同学生水平出发,因材施策;从学生愿做出发,确保真做;从教学评一致性出发,提高针对性。作业中的学习活动设计应紧扣教学目标,充分发挥其综合育人功能。作业情境、任务创设要突出合理性、活动性、应用性、真实性、开放性、探究性。

  3.精心评价。评价作业应注重从诊断促进教学出发,优化改补。教师应当按时按质按量批改作业,把批改、评估作业作为教学补偿的基本依据。其中,课堂作业可以通过学生自评、互评、教师点评等方式当堂反馈,据此确定课堂矫正环节的内容、形式、时长等;课后作业应与课堂作业相互配合,并据此确定教学补偿的内容、形式、时长等。合作型、创新型、实践型作业等应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和活动表现的过程性评价。

  4.加强管理。学校应加强集体备“作业”制度建设,强化教研组、年级组作业统筹,作业设计主体为学校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。其中,学校学科作业的负责主体是教研组,年级学科作业的负责主体是备课组,教师是作业的实施者。学校应将作业建设与实施规划纳入教研组、备课组常态化的建设内容,区域应将作业设计素养提升作为学科研训的重点专题。

  实施建议

  区域学科教研与学校教研组应加强协同,研究作业功能,强化作业布臵与管理,落实作业批改与反馈,积极探索并实践作业创新,不断激发教研组、备课组主体自觉,不断提升作业品质。

  1.建立机制。学校教研组、备课组应增强主体责任意识,以建设高质量学科作业为重要工作内容,建立校本作业研修工作机制,积极借力专家资源,探索专家嵌入型作业设计机制,形成切实有效的校本作业研修坊,综合考虑教学目标、作业内容、作业时长、作业功能等,形成作业任务,规范校本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工作,持续推进校本作业的科学化设计与实施工作。

  2.规范流程。教研组应以作业设计为契机,进一步统整校内外学科资源,精析课程标准、核心素养,立足单元、课时教学目标,明确作业目的,细分作业类型,制定作业样例,进一步规范学科教育教学常规。教研组应遵循“学习—研讨—论证—开发—施用—改补”等流程研制作业,其中,每一流程的主要任务如下:

  3.创新实践。作业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,尽可能设计多梯级作业。倡导大单元作业、分层作业、实践作业、体验型作业,积极开展活动化作业,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,巩固拓展知识,培养发展能力,激发体验情感。创新型作业要结合教学内容,重视思维过程,积极探索创新作业形式。

  4.强化保障。在作业设计与实施过程中,倡导教研组形成专家论证制度、作业公示制度、作业签订制度,建议备课组开展“说题式”研修活动,推进“题库”建设。通过作业签订,明确作业设计者的主体责任;通过专家论证,审定作业的科学性、有效性;通过作业公示把控作业数量;通过展示学生的作业,开展作业评选活动,提升学生作业质量。区校应把作业落实状况纳入督导、视导的重要内容。

温馨提示:微信搜索公众号南京本地宝,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【双减】查看南京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相关问题及解答、江苏和全国双减政策原文及解答。

关注更新
返回本地宝首页

热点推荐

最新阅读

反馈